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

发布日期:2011-12-05  访问量:

    根据近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发布2011年度信息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11]83号)的内容,我校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2011年度信息学科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

    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一个学科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教育部和各高校均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评估工作。教育部每五年一次对信息科学领域的全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包括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并采用末位淘汰的机制,淘汰率为10%。

 

 

 

    我校的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2006年1月建设以来,建设成果显著。5年来实到科研经费约6345万元,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44篇,其中被SCI、EI检索的国际期刊和国内英文期刊296篇次。出版著作23部,教材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最高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申请发明专利已被受理23项。2006年以来,在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形成了9项国家标准,参与制订9项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在满足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也保证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意义重大。

    现场评估专家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定位清楚、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文理结合),发展态势良好。重点实验室2006年以来,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促进了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以来引进的人员共有15人,占实验室固定人员的1/3,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B类)入选者2人;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7人。

    实验室承担科研任务能力大幅度提高。2011年到账科研经费2150万元,就是2005年的10倍。2012年,实验室已经取得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其中,由周晓方教授牵头承担“十二五”863项目已经“出库”(约4000万元),重点实验室到账经费约1000万元;杜小勇教授承担973课题一项,到账经费约500万元;冯惠玲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到账经费225万元;陆嘉恒副教授等5人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到账经费约300万元。

    实验室已经建成四个实验平台,即高性能数据库测试平台、云计算平台(一期)、电子文件管理测试平台、数据永久保存与恢复迁移技术实验平台等,平台设备总价值2059万元。2011年底,杜小勇、王珊、陈红等教授承担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投入设备400万元,2012年重点实验室“985”工程专项经费预算220万元,继续建设云计算平台(二期)。公共实验平台的从无到有,为承担重大国家科研任务提供了支撑条件,极大促进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成效显著,提高了在国际同行中的知名度。2007年以来,每年来访海外学者约20人次。2011年10月,由重点实验室申报的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经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同意建设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至2016年底。该创新引智计划的国内团队负责人为“千人计划”入选者周晓方教授,成员包括王珊、杜小勇、陈红等教师。海外团队负责人为数据挖掘领域国际知名大师韩家炜教授,海外团队还包括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士、墨尔本大学教授Rao Katagiri 、香港中文大学于旭教授、美国佐治亚工业大学刘伶教授等海外学术骨干和访问教授10人组成。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的设立,必将更好地提升我校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的研究水平,建设完成一个以人大为基地,辐射全国的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国际创新基地。2011年11月29日,还举行了“中澳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中国人民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展双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合作研究、教师互访等多方位的合作。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平台,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政策、制度、标准供给中心,国家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