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7-25 访问量: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安小米携其博士生孙舒扬、马广惠和宋懿于7月13日至15日赴新加坡参加“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World Smart City Forum)”,并先后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就中国在智慧城市、政府无纸化办公、电子文件管理及政府大数据治理领域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调查并了解了新加坡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数据资源综合集成管理与协同创新服务的经验和城市数字连续性能力构建的最新进展,相关调研发现对开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有重要借鉴。
7月13日,安小米教授一行出席了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该论坛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主办,由ISO和ITC协办,论坛旨在探讨并寻找当今世界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论坛设立交通设施与城市流动(Transportation and mobility)、水(Water)、能源(Energy)、虚拟空间安全和隐私(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四大主题,并邀请全球政企学界的专家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7月14日,安小米教授一行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学院与Assistant Professor Isam Faik就中新两国智慧城市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交流。首先,安小米教授向对方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EKE)及智慧城市研究中心(Smart City Research Center)的相关工作进展;随后,安小米教授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为主题就中国开放数据的发展、数字连续性概念的引入与落实等问题Isam Faik进行深入探讨,Isam Faik则就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融合、新加坡智慧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协同运作机制以及人文城市发展方向等议题发表见解。此次交流增加了课题组对新加坡智慧城市发展历程的了解。
7月15日,安小米教授一行前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进行访问调研,受到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安教授一行介绍了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的最新主要工作动态: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自身基于ISO/TC46/SC11系列国际标准应用的全程式无纸化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构建,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系统的示范性经验值得借鉴。国家档案馆以“口述史”为代表的系列工作,是大众参与、万众留痕、共创百姓记忆、社会记忆和国家记忆的典范,值得学习。一站式知识资源网络服务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相关资源的背景信息汇聚,提供了跨时间、空间和事件的关联检索和内容分析功能,为百姓提供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内容的路径,其跨领域、跨资源类别、跨语言、跨格式的背景发现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值得深入研究。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还积极参与政府开放数据和大数据资源建设工作,积极服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国家图书馆法授权国家档案馆监管政府文件处置和档案鉴定工作。与政府部门合作研发了具有前端管控功能的文件管理鉴定系统,对政府数据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实施合作共治模式。
此次新加坡会议及调研活动中,安小米教授一行访谈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10余人次,调研及访谈较为有效地支持了北京市社科联课题“京沪深杭智慧城市比较研究”和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的工作,相关调研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课题组关于政府数据资源可持续管理利用的若干建议及智慧城市数字连续性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